恒生地產指數創近7個月最大跌幅
為限制房市炒風,香港政府26日出臺新政,提升額外印花稅及向非本港居民徵收買家印花稅,受此影響,香港本地地產股29日遭受重挫,但H股的強勢表現給予市場有力支撐,恒指僅以微跌收場,美元對港元匯率依然維持於7.75一線,顯示熱錢仍駐留於香港市場。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中國石化6.24+0.071.13%
中國銀行2.72+0.010.37%
新世界6.67+0.010.15%
建設銀行4.13+0.000.00%
中國石油8.71-0.02-0.23%
地產股領跌
恒生指數當日在地產股的拖累下大幅低開,但隨後跌幅收窄,最終收報21511.05點,下跌0.16%;市場交易萎縮,共成交471億港元。在房市新政的打壓下,香港本地地產股領跌大市,恒生地產指數重挫3.71%,創出今年3月30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其中,恒基地產、信和置業、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產均下跌5%以上。
至於新政對於香港房市以及地產股的影響,市場各方出現分歧。悲觀者認為無論是房市還是地產股股價均已升至較高位置,港府新政或導致獲利資金套現,進而引發資產價格的波動;樂觀者則認為此輪香港地產相關資產價格的上漲根源於美聯儲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背景下的熱錢流入,在美聯儲政策立場未發生逆轉的情況下,港府的相關措施難以抑制香港房市及地產股的向上趨勢。
高盛發表報告認為,新政策會壓抑非本地居民對港物業的需求,但參考新加坡推出類似政策的經驗,有關措施難以壓抑房市升浪,只要供應有限且低息環境持續,非本地需求所造成的缺口,將由本土買家所填補,未來仍看好香港本地地產股。
瑞信也表示,港府的措施不能解決房價上漲的根本問題,真正推動房價的內在力量是有吸引力的租金收益以及投資者在量化寬鬆環境下急於保存資本。瑞信認為,這種情況逆轉要等到美聯儲退出當前的貨幣政策立場。
巴克萊則發表報告表示,香港本地房地產開發股近期上漲後,已回升至2008年後交易區間的頂部,目前拋售該類股份的時機已至。
H股受資金追捧
儘管地產股重挫,港股並未出現大幅度的回落,其根源在於近期持續受到資金追捧的H股延續強勢,國企指數29日逆市揚升0.93%,兩只油股中石化及中石油漲幅均超過2%,位居恒指成分股漲幅榜前兩位;另外,受到農行、建行、中行三季度業績強於預期刺激,中資銀行股再展升勢,恒生H股金融業指數逆市上漲0.8%。由於H股市場再度跑贏內地A股,恒生AH股溢價指數昨日跌至97.68點,再創新低;截至29日收盤,已有21只A+H股的A股股價低於相應H股股價。
從盤面上看,本地地產股的重挫並未引發港股市場的全線回落,在11個恒生綜合行業指數中,有7個行業指數逆勢上漲,H股作為近期的領漲品種繼前一個交易日回調後重回升勢;與此同時,美元對港元匯率依然於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準徘徊。種種跡象顯示港府的房市新政並未引發熱錢的流出。
展望後市,預計港股中期向上的趨勢不變,熱錢短期內也不會流出港元資產:一方面,相對於內地A股來說,儘管同樣面臨著內地經濟見底的基本面背景,但由於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以及持續不斷的量化寬鬆操作,香港市場的流動性環境要持續好於內地市場,港股也將中期跑贏A股市場;另一方面,相對於美股來說,儘管流動性環境同樣充裕,但考慮到美國大選及財政懸崖等風險因素,中國內地經濟的底部特徵將令港股尤其是中資股獲得國際熱錢的更多青睞,而且今年以來美股的漲幅也顯著超出港股,其財富效應已然下降。因此,預計港股在中期內將同時跑贏A股及美股。
頁:
[1]